首页 旅游 正文

短途旅行占比(如今什么旅游方式最火)

[db:Intro]...

如今,以下几种旅游方式在旅游市场上较为热门:

自由行:自由行是指自己独立规划和安排旅行行程,自由选择景点和活动。这种方式受到年轻人和独立旅行者的欢迎,因为它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文化体验旅游: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文化体验来了解和融入目的地的文化,例如参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学习当地烹饪、参观当地的艺术表演等。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强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可以参与生态保护项目、探索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行等,以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旅行。 主题旅游:主题旅游根据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例如美食之旅、探险之旅、摄影之旅、音乐节之旅等,满足旅游者对特定主题的追求。 微旅游:微旅游是指短途或周边地区的旅行,适合有时间限制或预算限制的人群。微旅游通常注重休闲度假、SPA、温泉浴等放松和享受身心的活动。这些旅游方式的火爆程度会随着时间和趋势的变化而变化,旅游市场也会随着人们的需求和兴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预算的旅游方式,让旅行成为一个愉快和有意义的经历。

2008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国内旅游景点和游乐项目几乎全部关闭,交通暂停,旅游业100%停止运转,对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那么疫情过后旅游业要多久才能完全恢复呢?

最近,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旅游业危机的研究报告,称影响旅游业的疫情恢复期平均为19.4个月。

去年,世界旅游和旅行理事会与美国全球救援公司合作,重点分析了2001年至2000年90次国际危机对国家和城市的影响,阐述了全球旅游业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建议,并收集了政府、非公有制部门、目的地机构、国际组织和协会以及学者的广泛意见。完成这个《危机准备、管理和复苏》用了八个月。

报告称,随着全球互联互通、旅行便利和富裕人群的崛起,国际旅游业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从1950年到2000年,国际抵达人数增加了5,500%。与此同时,旅游业给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保护了自然和文化财富,促进了繁荣,减少了贫困,改善了教育。然而,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紧张局势到恐怖主义,再到不断变化的健康威胁和不断升级的环境威胁,世界风险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的风险正在不断重塑全球生态系统。

报告称,旅游业常见的危机分为四类:恐怖主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和疫情爆发。其中提到,在90次危机中,有12次是流行病爆发。

根据该报告,流行病爆发已成为新常态,类似H1N1的流行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估计在450亿至550亿美元之间。流行病的平均恢复期为19.4个月,时间跨度为10个月至34.9个月。恐怖主义也是许多国际旅行者的担忧。

然而,事实上,成为恐怖主义受害者的概率很低。因此,旅游业迅速回升,受恐怖袭击影响地区的旅游业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5个月,从2个月到42个月不等。但政局不稳或社会动荡对一个国家旅游业的损害远远大于恐怖袭击。从政治不稳定和内乱中恢复的平均时间为22.2个月,恢复期从10个月到44.9个月不等。

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急剧增加。从1970年到2016年,自然灾害数量翻了两番,恢复时间跨度最长,从1个月到93个月不等,平均16.2个月。

报告建议,识别和了解各种风险只是第一步。旅游业必须建立多元化、动态化、分散化的风险防范布局,实行分类施策、分类运作的整体机制。

旅游业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恢复。

南方日报:你预计撞击时间会持续多久?

鲍继刚: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非典。SARS期间,全球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截至3月3日零时,全国确诊80151例,死亡2943例,境外确诊12010例,死亡184例。目前是非典的10.9倍。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新增确诊病例稳步下降。2月16日以来,广东新增确诊病例不到10例,3月2日全国多个省市新增确诊病例为0例。但是对于湖北来说,新增确诊病例总数还是很大的。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旅游业全面开放的时间还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虽然当地一些旅游景点已经开业,但真正的游客并不多,游客信心的恢复也会滞后。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并不是最需要的行业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疫情在上半年结束,我们可以大致做出如下判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和旅游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来看,2021年下半年国内旅游将恢复增长,2021年将恢复甚至超过同期规模水平。旅游业大约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恢复。

核心观点:全球旅游业发展将放缓。

南方日报:新冠肺炎疫情会对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鲍继刚:从国际上看,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大。根据WTTC世界旅游理事会的两项数据,2003年SARS给全球旅游业造成的损失为300-500亿美元。2003年,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占全球总数的1.5%。到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77亿,占全球旅游消费的16%。美国人赵金林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将使依赖中国进行海外旅行的东南亚国家的短期旅游收入减少30%。比如泰国,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客源国,来自中国的游客消费占GDP的2.7%。2008年,来自中国的游客为泰国的收入贡献了180亿美元,而从2008年1月24日到31日,来自中国的游客下降了60%,一周损失了2.94亿美元。预计1-6月泰国收入将减少97亿美元。年,来自中国的游客占美国游客的7%,来自中国的游客在美国消费了340亿美元。由于疫情的爆发,美国将减少103亿美元的旅游经济收入。

就世界旅游而言,由于中国是世界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对世界旅游的贡献率超过12%,此次疫情对世界旅游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就其总影响而言,今年全球旅游业发展速度将放缓,增速为零或负增长。

核心观点:一时的危机阻挡不了旅游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2003年非典过后,旅游业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您看来,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旅游业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旅游业的基本面会改变吗?

鲍继刚:从历史上历次“灾难”(一战、大萧条、二战、地震海啸、金融危机、非典)后的情况来看,旅游业并没有消亡,不仅没有消亡,而且旅游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体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旅游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一时的危机阻挡不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旅游行业同仁应该达成的共识。

从旅游恢复的角度来看,国内旅游尤其是短途旅游率先恢复,出境旅游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出境旅游也可能受到中国外汇收入的影响,与之正相关,入境旅游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同时,度假旅游和自然健康旅游会有较大增长;城市旅游消费将更加活跃,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将大幅增长;地理规模大的地区和疫情低的地区,旅游业会大幅度恢复;旅游,尤其是长途旅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散客尤其是自驾家庭出行方式会有较大的恢复,长途旅游包车、旅游专列恢复缓慢。

关于产业发展的思考

核心观点:不应片面夸大旅游损失。

南方日报:现在很多媒体都在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全国旅游业的损失达到数万亿。如何看待这个判决?

鲍继刚:就国内影响而言,我觉得目前一些媒体或者专家的算计太大了。他们的依据是2008年中国旅游总收入是6.5万亿人民币,问题是,6.5万亿人民币是怎么算出来的?另一个是携程发布的数据,发布消息称,预计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将有4.5亿人次出游,旅游收入不低于5500亿。然而,

核心观点:“报复性增长”是个伪概念。

南方日报:很多媒体和智库都预测,2003年非典之后,旅游消费市场大概率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你怎么想呢?

鲍继刚:是否会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增长”,要看以哪个阶段的指标作为参考,是与现在相比还是与去年同阶段的指标相比。和现在比,肯定是报复性增长,因为现在是零。但如果你说和去年比,那就不一定了,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是报复性的吗?我们应该更现实地对待统计数据,以了解旅游业。各大旅游研究智库也应该实事求是地做深入研究,而不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或者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才是我们智库应该做的。

核心观点:借机挤掉旅游统计的“泡沫”。

南方日报:如果当前媒体对旅游损失的预测不科学,应该如何更科学地认识统计数据?

鲍继刚:疫情发生后,要以旅游行业“归零”为契机,挤出统计的泡沫,实事求是地认识旅游行业,引入地理尺度进行统计,即按照省市县的地理尺度对游客进行统计。目前的缺点是很多数据叠加在一起。一个湖南游客到了广州、佛山、珠海,三个地方都把他算在游客人数里。最后统计游客人数,一个人变成三个人,会产生叠加效应,导致数据与实际不符。引入地域尺度后,再按照轨迹统计外省到广东的人数,就可以更准确的计算出外省游客的数据。

数据也可能是泡沫。以学生为例。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一年级本科生中,80%的人有两个以上的手机号码,一个在家乡,一个在学习地。这样的双卡双待,使得电信数据计算的游客数量变相增加。另外,乘坐高铁、高速公路自驾的人,比如从广州到昆明,经广西、贵州,被记为广西、贵州游客,实际上并没有在广西、贵州花钱。以春运为例。海归算在游客人数里,但是住宿餐饮消费会低于正常游客。因此,疫情过后,我们有机会从零开始,得到一个更科学准确的数据,用于旅游研究和决策。

核心观点:重新认识旅游业的脆弱性。

南方日报:很多人说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但也是脆弱的产业。应该如何认识旅游的脆弱性?

鲍继刚:旅游业有它非常脆弱的一面。任何突发事件对旅游业都有非常直接和严重的影响,行业风险非常高。旅游产品不能储存,不像汽车,也不像粮食。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可以卖。如果它们在一个地方卖不出去,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卖。与其他行业相比,这是旅游业的弱点。因此,旅游需求是敏感的,旅游产业是脆弱的,但产业的脆弱并不意味着没有未来发展的活力或潜力。

核心观点:目前的旅游投资模式太重。

南方日报:近年来,旅游业呈现出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但脆弱性使得旅游企业风险过高。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鲍继刚:学术界在谈脆弱性的同时,最近更多谈的是韧性,即旅游目的地或产品在危机发生后的韧性。其实我们以前说的旅游,——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和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实际上表现出共享经济的特征。以阳朔为例,旅游业开始用自己的门面卖啤酒和美食,腾出两个房间住宿,这意味着投资更少。后来经济发展好了,追求五星级酒店甚至国际品牌的酒店就成了大投入

因此,在脆弱性和恢复力的认知下,要考虑不同方式的旅游企业的承载力是不同的。比如现在的BB越来越高端,在疫情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它的脆弱。是不是要考虑旅游业最早的那种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灵活模式,也就是说从学术的角度回归到替代发展和包容性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投入的多少?

核心观点: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疫情发生后,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以有效刺激需求侧市场,帮助旅游业恢复产业活力?

鲍继刚:我更关心的是会不会大规模裁员,会不会有很多人失业。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826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7991万人,占全国总从业人口的10.29%。旅游业就业稳定了,国家的就业基本面就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就更稳定了。

至于如何恢复行业活力,我觉得政府没有太大的动力。只要经济稳定发展,旅游业就会崛起。还有去年国家提到的“消费税立法”提上日程。估计今年全国人大会通过并实施,会刺激地方政府实质性重视旅游发展,因为旅游消费可以直接体现在地方税收上。因此,政府最重要的是在控制疫情后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服务,因为无论这次发生什么,对旅游的需求仍然会存在。同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要调整旅游供给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旅游”代替“观光”,推进旅游供给体系建设。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QQ:2760375052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