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艺术 正文

大亨玩转上海滩,独门绝活三碗面,花钱未必能买到

提起上海滩,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想起这些词语: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胭脂粉黛,纸醉金迷……在上海滩,杜月笙绝对算得上个风云人物,十四岁那年,杜月笙就加入了青帮,拜在陈世昌门下,因为从小就混迹江湖,由此,他身上的痞子味非常浓重。杜月笙聪明又胆大,但他能在上海滩众多帮会头目中“脱颖而出”,这与蒋介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四一二事件中,杜月笙设计祸...

提起上海滩,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想起这些词语: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胭脂粉黛,纸醉金迷……

在上海滩,杜月笙绝对算得上个风云人物,十四岁那年,杜月笙就加入了青帮,拜在陈世昌门下,因为从小就混迹江湖,由此,他身上的痞子味非常浓重。

杜月笙聪明又胆大,但他能在上海滩众多帮会头目中“脱颖而出”,这与蒋介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四一二事件中,杜月笙设计祸害了汪寿华,帮助老蒋瓦解了上海市的工人武装,轻而易举拿下了上海,老蒋给杜月笙的回报自然是丰厚的。

从此开始,杜月笙真正“走向辉煌”,也就在这时,杜月笙开始懂得,要想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出人头地,光靠拳头、砍刀是不够的。

杜月笙没有多少文化,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他把人分为三等,“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大亨玩转上海滩,独门绝活三碗面,花钱未必能买到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出身低微的杜月笙自然会把自己归于“头等人”之列。

基于自己在上海滩发迹的“成功案例”,杜月笙还归纳了人情世故“三碗面”,这“三碗面”就是“体面、场面和情面。”

第一碗面:体面

在杜月笙看来,所谓体面就是有面子,面子管用。

杜月笙不喜欢别人叫他“杜老板”、“老大”,他觉得那样不够斯文,“江湖”味太重,身在江湖的杜月笙居然嫌弃“江湖”味,这就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杜月笙喜欢听人称他为“杜先生”,在杜月笙眼中,“先生”这种称呼显得儒雅,有文化,也更体面。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杜月笙确实做出了许多改变,比如在穿衣的样式、走路的姿态等等方面,乍一看,着实有“先生”的模样。

在仅存的老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杜月笙几乎都是身穿长衫,有时更是长衫马褂,一本正经,据说,杜月笙在公共场所露面时必穿长衫,即便在盛夏酷暑天也是如此。

杜月笙对手下弟子也有要求,他曾这么点拨门徒:“衣食足,礼仪兴,穿着、言语不能太随便。”他还特别提醒道:“不能让人家一看到你就害怕你,讨厌你。想做人上人,‘体面’这碗面你必须吃。”

大家别以为帮会大佬都长得凶神恶煞、只会舞刀弄棒,杜月笙发迹后,养成了每日必看报纸的习惯,当然,他识字不多,有专人给他读报,他还喜欢听说书先生给他讲《三国》、《水浒》、《七侠五义》等大书,杜月笙在其中学到了历史文化,也学到了许多古人的智慧与权术。

杜月笙还结交了不少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其中有文化大师、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大律师秦联奎等。据说,杜月笙原名“月生”,是章太炎先生帮他改名为“镛”,号月笙。

正因为这样,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杜月笙向来“斯斯文文”,很少有人看到他飞扬跋扈的样子,比起身上纹着青龙白虎、项上挂条大金链的“混社会”大佬,杜月笙的形象是不是很低调?

除此之外,最能体现杜月笙体面的还有他的身份。杜月笙纵横上海滩,创下了庞大的家业,他也身兼多职,鼎盛时期,杜月笙身兼70多个银行、企业、公司的董事长、理事长等头衔,可谓风光体面。

第二碗面:场面

不要以为杜月笙什么时候都会保持低调,在他的人情世故“三碗面”里,第二碗面就是“场面”,在杜月笙认为必要的时候,排场、排面还是必须的,而且马虎不得。

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杜月笙摆了一次轰动上海滩的大场面。

那一天,杜月笙请来了六支仪仗队,在几十面“杜”字旗引导下,浩浩荡荡开往杜家祠堂,骑警队和百人大乐队紧随其后,门下弟子高举“万民伞”和知名政客赠送的牌匾,簇拥着杜月笙的轿子,一路声势浩大,所经之处,万人空巷。

许多年后,但凡谈起当年的盛况,上海浦东的老人们还会一个劲地感叹其场面“气派”、“有面子”。

第三碗面:情面

这碗面是杜月笙的“三碗面”中最有分量的一碗。

杜月笙长年混迹上海滩,在当时上海滩几个帮会大佬中,杜月笙“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上海滩几个帮会大佬中混得最好、最“吃得开”的一个,这很大程度上利益于杜月笙的第三碗面-情面。

杜月笙有一句“名言”:“人可以不识字,但不可以不识人。”

杜月笙非常清楚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广交朋友,特别是对于社会上的头面人物,杜月笙向来不吝钱财、倾力结交,且出手大方,上海滩受过他帮助的人不少,有政界的、商界的,也有军界的。

杜月笙还有一句“名言”:“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大家也别把杜月笙当成菩萨心脏、仗义疏财的“散财童子”,杜月笙自有他的精明之处,他的“财富观”乃至他的为人之道就是以“散财”为基础的,这一招数杜月笙使用得无比娴熟、得心应手,且屡试不爽。

可以这么说,杜月笙凭此提高了自己的美誉度,建立了错综复杂的人际网络。

作为帮会大佬,杜月笙有其狠辣的一面,为争地盘,他可以不把青帮祖师爷放在眼里,但是,逢年过节,杜月笙却又极尽礼数,该孝敬的帮会长老一个都不会漏,而且出手宽绰。

对于陈世昌和黄金荣这两位成就他“霸业”的关键人物,杜月笙更是关怀备至,比起一些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来,杜月笙此举可谓有情有义。

杜月笙从一个卖水果的“小瘪三”成长为声名显赫的“上海皇帝”,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他身上,有帮会头目都有的劣迹,也有不同于他人的特别之处。

?在抗战期间,杜月笙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他利用帮会关系搜集日军情报、建立抵抗部队,还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筹集大量物资支援前方抗战,担任红十字会副会长期间,更是为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正因为其独特的“三碗面”,杜月笙成为另类的上海滩大佬,混得风生水起,当年在上海滩流传一句话:“做人要做杜先生”,虽然有些言过其实,却多少能够说明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影响力。

杜月笙把人分为三等,把人情世故概括为“三碗面”,不能不说是一种精明的混世之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QQ:2760375052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