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影 正文

研学旅行的小诗(关于研学的优美结尾和开头)

[db:Intro]...

研学的优美开头:

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我们开始了一场快乐的研学旅行。

伴着三月的春风,哼着欢快的曲调,我们踏上了研学之路,开始了两天的研学之旅。

研学的优美结尾:

这就是我的研学旅行,一个在喜悦和辛劳中不断雕琢自己、升华自己的研学旅行!教官、老师,谢谢你们,让我们有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使得我们更加独立坚强了!

都说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研学旅行正是让孩子们观察世界享受自然的大好时光,研学旅行更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过程,研学旅行的意义,也非常贴合素质教育,所以研学旅行现在也是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位良师。

作文开头技巧:

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作文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

久做姑苏行,苦心勤读书。

今日访绍兴,游学两不误。

立冬已至,江南却是好秋色,黄花尚未开遍,枫叶渐染秋霜。是日也,天朗气清,西风微冷,北外苏州附校国内高中全体学子踏上了前往绍兴的研学之路。

此次研学经过了专门的课程设计,课前利用PAD推送相关课程资源,学生带着任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一.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

“寻访鲁迅”户外研学

课程目标

1、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寻找鲁迅作品中的印迹,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

2、在诵读和书写鲁迅作品的过程中追怀鲁迅,走近鲁迅;

3、在具体情境下赏析鲁迅作品,追寻小说的人物原型,加深对原作的理解,深入了解鲁迅的情怀与思想。

课程主要内容

1.鲁迅文化密码寻踪;

2.兰亭盛会:曲水流觞怀鲁迅,书写鲁迅诗词;

3.鉴湖忆秋瑾,回顾鲁迅作品《药》,追寻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课程形式

户外体验与实践

课程具体内容及过程

一、鲁迅文化密码寻踪

要求:跟着鲁迅的足迹和作品,寻找他散落在杭州和绍兴的文化密码,以拍照或手绘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鲁迅文化密码内容: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2.咸亨酒店

3.乌篷船

二、兰亭盛会怀鲁迅

1.在兰亭曲水流觞处集体背诵王羲之《兰亭集序》,了解古代曲水流觞活动的风雅之趣。

2.学生列坐其次,曲水流觞,流至学生处,该学生背诵一首鲁迅的诗歌作品或自己作诗一首。(作品推送在PAD上,预先熟悉背诵)

3.兰亭书法:将自己喜欢的一首鲁迅的诗歌作品以书法形式写在扇面上,作为纪念。

三、鉴湖忆秋瑾,追寻鲁迅小说《药》的人物原型

1.完成鲁迅小说《药》的预习。(小说材料推送在PAD上)

2.朗诵秋瑾的诗歌作品。(推送在PAD上)

3.现场探讨《药》作品中几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四、作业

1.以“寻访鲁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用搜集到的鲁迅文化密码素材制作一份主题海报(A3纸大小,可手绘,可用照片粘贴,也可设计后打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事先设计好草稿,分工明确,主要包括文案、绘画、照片打印等)

二.研学活动

第一日

前往绍兴的车子上,除了导游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具体事务的交待,学生们利用时间背诵《兰亭集序》和鲁迅、秋瑾诗词,导游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旅行团,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且一路上也不乏欢声笑语。

三味书屋、百草园,乌篷船,咸亨酒店,茴香豆,孔乙己,一个个在课本上熟悉的词汇真切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虽然书屋人潮涌动,虽然百草园已经成了菜园,虽然没有坐上乌篷船,去体验水乡的风情,但是里仍然不乏意趣。攀爬在三味书屋墙上的藤蔓在蓝天的映衬下比刻在书桌上的“早”字更打动人心,园子里的枣树枝节刚劲,像极了鲁迅先生的钢筋铁骨,正是民族脊梁的样子。百草园里没有美女蛇,没有荒草,甚至小虫也极少见,但是一丛竹,一面墙上开花的植物,仿佛让我们相见许多年前,迅哥儿就在这荒园之中,与自然对话,眼前不见了百草园,因为百草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正如孔子说:“里仁为美。”

正午已至,尝一尝绍兴风味,菜肴颇为丰盛。

沈园是个极美的园子,陆游在此重逢他的挚爱唐琬,写下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成为叹惋爱情的千古绝唱,悲伤中透出太多的无奈。有情人至此,心有戚戚。正值满园秋色,芭蕉尚绿,残荷丛生,芙蓉花艳,难掩情深,怎不叫人悲从中来。园子里咿咿呀呀传来越剧《陆游与唐琬》的声音,演员已非盛年,唱腔却依然婉转。

转至大禹陵,会稽山脉绵延,大禹像在高处耸立,形成计划中并没有登山,但我们的学生在相互鼓励中攀登置顶,一路见苍苔映地,秋叶渐落。登至山顶,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心胸豁然开朗。看到学生们脸上的笑容,倾听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突然,一树火红的野柿子,相伴着一株灿烂的红枫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想起山脚下司机为了让我们看见彩虹特意多绕了一个圈,总觉得大禹的精神大概就洒落在这山间的万物,洒落在每个人的心间吧!生命如斯壮美,怎不叫人心生喜悦。

人生多可悲,亦多可喜。

第二日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对于兰亭之行,同学们早已向往,诗酒皆备,只差良辰。

兰亭位于绍兴市区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麓,因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种兰于此,汉代在此又设有驿亭,故名兰亭。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友人在此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并即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兰亭由此成为著名的书法圣地。

学生们行至兰亭,便被幽深的竹林,茂密的树林吸引,一直往里走,见摩崖石刻“兰亭”二字,鹅池碑前白鹅高唱。墨华亭处,笔墨纸扇,风雅毕现。

一池残荷,几株乌桕,把兰亭的秋色渲染得正好,雨过初霁,曲水流觞处,同学们换上宽衣大袍,拿着纸扇,开始了流觞赋诗活动。原先工作人员为学生们准备了可乐,但学生们说一定要喝当地的黄酒才有意义,于是酒杯里换成了酒。修禊舞,进香仪式,洒香静心之后,活动正式开始。学生们才华真当了得,除了背诵鲁迅的诗歌,竟然好几个学生当场作诗,王一臣一马当先,一首近体诗赢得了掌声,董适紧接着朗诵了今天早晨有感而发的一首现代诗,女生也不甘示弱,张夙一,胡云舒各自就地取材,创作了一首近体诗,旁边许多围观的人也为她们叫好,吴正阳拿到酒之后,先进行了吟诵,然后一饮而尽……不禁让人产生千古文风,后继有人之感叹,在这样一个喧嚣的尘世中,有那么一群爱写诗爱诵诗的孩子,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饮酒作诗之后,当然还有一个投壶游戏,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简单就是快乐。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柯岩鲁镇,此处水面宽广,我们坐船游览,乌篷船在水中来回穿梭,白鹭翻飞,思绪可以飞到鲁迅笔下的《社戏》中的情景,仿佛听见了划船的水声,闻道了煮豆的香气,也仿佛看到了自己已经忘了很久的童年岁月。

一边行走,一边感悟,许多事情,只有自己真正的经历过,才会真正理解,才会产生新的认识,这些,比在课堂中学到的更多。

北外苏州附校的户外研学,为学涯增添的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视野和情怀。

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在这次研学中的收获吧!

褚毅凡:

忽然地,一片静谧似花香般弥漫开来。几簇轻快的绿意,跃入眼帘。我们走到了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实际上,这所园子并不大,三四块田圃,两三簇草丛,几棵树。不过,若是对儿时的鲁迅而言,这所园子很大,大到几乎装下了他的整个童年。我看到,在如今的百草园上,有些孩童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们会蹲下来观察田圃上的蔬菜,会踮起脚去摘丛中的绿叶,眼里拥有对自然的渴望与喜爱。我想,他们此刻的心情应与鲁迅先生儿时的心情牵在了一起吧!

之后,来到鲁迅纪念馆。白色的地砖,相对安静的人群。我们被墙上的一幅幅,一段段文字,一张张手稿,带进鲁迅的生命里。印象深刻的,有鲁迅当时的笔记,发现他的字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矿路学堂那段时间,字迹清秀工整,日本留学那段时间,字迹有些潦草有看得出十分认真。

光阴流转,鲁迅先生的品质不被时间消磨,需要我们去铭记,去深思,而不是单纯做个游客去游览一番。

刘雨若:

此次游学记忆深刻的事情便是曲水流觞了。从来都只是在书中的文字中揣摩古人的风雅与情致,如今自己也体验了一回,才明白古人的聚会竟如此有意思。陶瓷小杯中倒上一口酒,虽只有一小点,但黄酒浓厚的醇香却已弥漫于湿润的空气间。杯如小船,随水流向我们,拿起一杯轻轻抿上一小口,清凉的酒却如一道火焰般在腹中燃烧,如此温暖。但我们这样的饮酒时偷偷摸摸的,只有那些作诗的同学才可以光明正大地饮酒。飘飘长衫随风舞动,同学们一个个才华满溢,仿佛当年的兰亭宾客一般,锦心绣口,这些诗,有的似泰山般雄浑,有的似湖水般平静,有的如花瓣一样柔美。我们纷纷陶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

王一臣:

我听到了身旁的流水声,如此空明、清脆,使我原本汹涌的内心逐渐平息下来。此时的我感觉自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前所未有的平静,这种感觉近乎于羽化而登仙。山间的一切都令我陶醉。我也懂得了流水的苦心。流水是一位智者,不为杂事所困,自由地流淌,正因为它的放下,它才可以绕过那些坚硬的岩石,流到更远的地方。是的,人生亦如同流水,面对着一些人与事,或许真的应该放下,绕过他们,去到达更远的地方。

王婷妍:

走进百草园,并没有鲁迅先生笔下的那番景象,只有许多灰暗的泥土,普通的菜田和平常的几棵大树。老师在旁边解释道:“其实鲁迅当年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园子里玩耍,用他敏感的内心去解读这所园子,也便成了精彩的文字。”听完,我仿佛朦胧地看到了一个男孩,在园子里四处跑,一会儿翻起地上的砖,看看有没有蚂蚁,一会儿去追逐一只小虫,一会儿观察蜜蜂采蜜,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去摘果子。其实,仔细寻找,仍能找到鲁迅笔下的一处处风景。看,这里有一棵皂荚树,墙角那里是何首乌吗?确实,鲁迅没有欺骗读者,前提是,你要有一颗和鲁迅一样善感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李凯文:

山虽不高,但也足够长。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路两旁的绿树蒙络摇坠,参差披拂,终归遮不住晴空。久违清新的空气,令我心旷神怡。这山路见的深邃幽阴,足以让人萌生跳出尘世归隐山林之感。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山间之清风托着我将要登顶,夹杂着水汽的山风吹走了我的疲惫。登顶极目,整个绍兴城的风光皆入我眼帘。所谓的山城,便是楼宇间夹着山坡,而整个城市又为群峦所围。长途跋涉之后,终见此胜景,此乐何极!

潘钦仪:

在兰亭的情感是轻松、畅快的。涓涓细流,竹影石径,我坐在蒲团上,是阳光透过竹林,投下阴影的温柔,是朝露沾湿石径,曲水萦绕的动情。我爱那里的竹林,光影交错间的清秀自在,我爱那里的石径,有望不到尽头的幽静、神秘。我爱那里的曲水,靠着石头打弯儿的调皮、柔和。清风徐来,阳光正好,同伴在侧,黄酒一盏,美人、美酒、美景,岂不快哉?我想常住于此,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与万化冥合。愿每日有鸟鸣唤我,我诗修竹,我歌曲水,竹烟诗声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董适:

到了这里,我发现:我爱绍兴。绍兴的街头是可以听见风声的,不像其他古镇,绍兴人走路、开车、卖东西,都不显得那么急,我见到一个卖米糕的人,敲打着梆子,慢悠悠地走着。那时梧桐的叶一片片地落着,阳光旧得发淡。他自己也仿佛在悠长的梆子声中,忘了自己的目的。

绍兴的路名都带着诗意,“官渡路”“春波弄”……总觉得带有着许多的故事,随口念出“看官人渡处,儿童弄春波。当澄蓝的空中,阳光懒懒地躺在三味书屋前的腊梅树上,那枯树容光焕发时,人的心里也总该升起一阵暖意了吧。在沈园,痴立碑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千古的痴情,让人不能自已。

绍兴在自然处也有韵致——秋天里,一切的美都在奔向自己的极致。身处哪怕不是名山,也可施施而行。大禹陵游后,我写下了一段小诗:

山的那边/有一些苍凉的云/有一些灰暗的山/远方天地的交界/是消失的土地/绣在山的那边上的/是几个青年/是红熟的野柿子/是青黄的叶。

这样的苍凉壮阔中,点缀着鸟鸣与鲜丽的色彩。我的心已沉醉,走走停停,看红叶远山,看身边最美好的景致,那是用文字记录不了的微妙感应。

我真舍不得离开这里,我只是一个孩子,充满天真与幻想。我明白一切美好消逝的必然,可心中不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QQ:2760375052

推荐文章